我目前用過的三個 Wayland Compositors
我大概是去年開始全面改用 Linux 作為桌面工作和玩遊戲的作業系統,連 MacBook Pro Intel 都被我裝了 Linux with Sway。
這也差不多是 Linux 各大 Distro 開始從遠古時代的 X11,漸漸進入預設採用 Wayland 的時代。
因為 X11 時玩過 i3,所以第一個入手的 Wayland Compositor 是 Sway,因為他是 i3 兼容的 Wayland Compositor,Tiling Layout 對於 Terminal 工作者來說很友善,甚至可以用靈魂契合來描述,特別是你要同時處理很多台遠端機器,平鋪起來真是銷魂。
通常一開始也不用特別搞什麼,預設的熱鍵通常是 Super + Enter 開一個你喜歡的 Terminal 軟體,然後配個 Super + d (d for dmenu) 可以開一個 Application Launcher 像 rofi, wofi, fuzzel 這類,上方或下方弄個還看的下去的 Waybar,就可以組成一個很好用的桌面環境。
大概在今年三月之後,fcitx5 輸入法和 Google chrome 瀏覽器在 Wayland 上相容性的問題漸漸都解了,要不然在這之前,通常都先用 Firefox 當預設瀏覽器,因為 Google chrome 在那一陣子的更新,伴隨著 Wayland 的輸入法架構有變動,常常會發佈新版本就會出現沒辦法輸入中文或者只有第一個視窗可以輸入中文的情況。
Terminal 的話我最喜歡 foot 的輕量並且是純 Wayland,所以我預設的 Terminal 通常是他。
然後 Sway 弄差不多以後,大概就看到 Hyprland,漂漂亮亮的 GitHub repo 設定檔和桌面截圖,然後就也切換到 Hyprland 的環境也大概搞一陣子,把一些快速鍵觸發軟體或 script 的習慣都在 Hyprland 上設置一份,搞定一些兩者有差異卻要共用的軟體設定,這大概是第二步。
最近 Niri 是我的主要桌面,這比純 Tiling Layout 多了可左右延伸的滾動,同一個 Workspace,預設開的新視窗會一直往右邊生過去,高度是完整的螢幕高度,寬度看你設定,預設好像是一半,然後也可以用快速鍵 Super + comma 疊起來放同一個 Column。下一個版本應該會推出不同解析度螢幕可以設定不同 Layout 參數,這樣就可以讓不同解析度和垂直水平螢幕都可以有合理的預設 Layout,例如垂直螢幕應該預設開視窗是全寬視窗之類的。
Wayland Compositor 的桌布設置大致上都通用,目前主要是 swww 和 wpaperd。
然後我會裝個 lan-mouse,設定好左右上下的連線電腦,這樣可以讓我在不同的 Wayland 桌面電腦透過網路直接用同一套鍵盤滑鼠移過去操作。
最後,我覺得 SteamDeck 的推出和熱門,並且採用 Arch Linux 作為底層作業系統,造成遊戲族群可以往 Linux 移動,這真的居功厥偉。所以一開始會把 Windows 都砍了,除了 Tiling Wayland Compositor 用起來滿順手,可能多少跟想知道 Steam 的 Proton Wine 玩 Windows 平台遊戲到底體驗如何很有關係,雖然這可能已經不太是我現在的生活需求主力。
留言
張貼留言
回應不用錢,請多多益善!懶得寫字按個讚也是相當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