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花式陀螺達人.阿海師
這是本次員工自強活動的最後一站,沒有太多時間停留,導遊把我們一行人帶到最熱鬧的和平老街後,給了我們二十到三十分鐘的時間,扣掉餵我們家 Angel 的五至十分鐘,讓我停留最久的就是在老街上這位花式陀螺達人了。
大溪和平老街 (摘自:http://www.kles.tyc.edu.tw/~tyc2006/b/w10000/5.htm)
和平老街的二樓式街屋,多為日治時代大正年間建築。古蹟研究者姚其中說,大溪老街建築為「大溪樣式」,是建築風格中的特有種,融合巴洛克式繁飾主義,以及閩南傳統裝飾圖案;前者有希臘山頭、羅馬柱子,後者則可見魚、蝙蝠等祈求吉慶的圖案。
大溪樣式建築不僅反映了漳州移民對建築裝飾的重視,也不難窺見台灣傳統匠師爭奇鬥妍的精湛工藝水準。姚其中推斷,大溪老街的許多牌樓都出自萬華龍山寺匠師陳旺來之手,如德記、松茂茶棧等精彩作品。
大溪和平老街很有特色的建築,好吃的小吃,人潮不斷,賣豆干就超多家店的,沒辦法這是人家的名產,挑了一家人最多的「黃日香」去買,不過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原來「黃日香」已經不是黃大目的後人所經營的商標了。
摘自: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23302
據說,大溪著名的烏豆干最早是由黃屋(黃大目)所創,當時工廠登記叫「黃大目」、店面取日日香之意,叫「黃日香」。
黃屋的子女分別繼承店面、工廠,後來因為黃大目的商標被轉賣,黃屋長子黃伯輝被迫自創「大房豆干」(本鋪在中正路48號),所以一般認為大房是傳承黃屋手藝的老店之一,據說兩蔣早年訪大溪時,最喜歡的也是大房豆干。
目前和平老街上,仍可看到黃日香昔日老店面,有不少觀光客喜歡到這裡緬懷老店,順便買豆干。
大溪陀螺有歷史的!(摘自:http://163.20.104.5/97toro/home/museum/mus5.htm)
在大溪地區開發早期有一名為「林本源」的成功墾戶,該財團主人「林平侯」於西元1834年在大溪街區中心建立一座通議第大宅。因為林平侯具有官方身分地位,所以諸許多唐山高級木作匠師協助興造,落成之後匠師紛紛定居於大宅旁成家立業,因而開啟大溪木器產業。匠師們閒暇之餘教導子女自製童玩,其中最實惠的就是陀螺,大溪陀螺的特點在於小孩會選擇不同特色的木材來製作,並且發展出巨型陀螺以及多種不同的玩法,使陀螺成為大溪地區代表性的文化產物。
資料來源:大溪陀螺廣場
大溪大陀螺從民國70年以來,舉世聞名,足以成為台灣獨一無二的傳統民俗文化。說到大陀螺,『大溪一代陀螺王技藝俱樂部』居功厥偉;話說陀螺王的誕生,以及獨特的旋轉技藝,係由大溪鎮民簡武雄先生,於民國57年(1968)9月3日所首創。由於民國50年代,大溪小孩正風行著打陀螺,於是簡先生便興起打大陀螺的想法,並找人利用相思樹頭做了一顆五台斤重(3公斤)的大陀螺,由於陀螺太大沒人打得起來,於是簡先生與地方有志人事,同組陀螺王公會,由簡武雄先生擔任會長,內設有陀螺王旋轉技藝訓練班,訓練陀螺王技藝人才。終於由一位木器學徒王銘祥先生打起那顆5斤重大陀螺,而訓練班便從這顆陀螺開始練起,進而十台斤、二十台斤、三十台斤、四十台斤,很快的在四個月內便練到五十台斤。
阿海師的表演,蠻多人圍觀的,旁邊的解說員不曉得是不是他老婆,還蠻會介紹招式名稱的哦!這次倒是沒看到他打這一顆 115 台斤的大溪陀螺王,有點可惜就是了!
這招好像叫什麼「頂上陀螺」來著,阿海師會把那根棍子用「人中」頂著!
是一位善用「人中」的好手!
阿海師邊讓陀螺在嘴巴前面的小碟子中旋轉,還用手抛三個球,超忙的!
這招就很妙了,不曉得他是怎麼把陀螺透過線打到這麼遠的地方!
離開前,我們自由樂捐了一下,鼓勵傳統技藝的傳承。
留言
張貼留言
回應不用錢,請多多益善!懶得寫字按個讚也是相當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