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4, 2011的文章

Leica M9-P 製作過程、實拍照以及開箱的影片

圖片
(圖片來源: leica foru​m ) 雖然呢,在國外的 Leica 討論區有使用者貼出了買回來的 M9-P LCD 歪斜的照片,我們還是來看看 Leica M9-P 的製造過程短片吧: (From: http://youtu.be/5avql6_EDrk ) 接下來看另一段 M9-P 開箱的影片: (From: http://youtu.be/SZE5l5V25Wk ) 最後是一段 Leica 請攝影師 Alex Majoli 前往威尼斯用 M9-P 拍攝的影片,詳細可以 連至 Leica 官網看實拍照 : (From: http://youtu.be/vyn_gpg_vIA )

有時候會想知道自己拍照時的模樣

圖片
我想先聊別的,Ken Rockwell 的「The Seven Levels of Photographers (2007)」和「Your Camera Doesn't Matter (2011)」這兩篇文章。 你搜尋那兩篇的標題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也有各國同好翻譯的多國語言版本,很好找,所以我懶得留連結。 文章的標題和內容原則上認同,卻有一些在下深感吊詭之處。 比如,在 The Seven Levels of Photographers 這篇當中,第五等級的攝影者 (Amateur: Level 5),最後一句是:Amateurs almost always shoot Canon SLRs. 幾乎總是使用 Canon 的底片單眼。 第三級的攝影者 (Professional: Level 3),其中一句是:Professionals shoot Nikon SLRs, Mamiya medium format and Calumet 4x5" cameras. 如果,作者真心認為 Your Camera Doesn't Matter 用什麼相機並不重要,那麼何以寫分級那篇的當時會寫出哪一個等級用什麼相機。 按照作者的論述,事實上是在推定使用什麼相機代表既定的刻板形象或身份,或者有沒有所謂作品與藝術來代表某種等級,卻不是在拍照行為本身。 所以他的心目中,是真的認為「使用什麼相機不重要」嗎? 似曾相識嗎?到底是「器材派」還是「腦袋派」? 拍照為什麼不強調器材就要強調腦袋?不考慮相機就要多花時間用腦袋考慮構圖? 結論要來了,抛開「器材」和「腦袋」吧!拍照就是一種發洩,跟 OGC 一模一樣! 要用萬能的雙手,還是擬真的充氣娃娃來從事 OGC 的行為?端看如何滿足自己對於爽度的要求! 那麼,這篇跟標題有什麼關係?我是覺得動作可以再帥一點,還不夠爽,繼續努力。

腦機介面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截取眼睛所見的影像

圖片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我以前的一個 狂想~ 想不到這樣的研究國外從 1970 年代就開始了,最近有一段影片,是由柏克萊的研究團隊所展示的 BCI 成果,將貓咪眼睛所見傳進的腦中的影像,顯示在螢幕上。 (From: http://youtu.be/piyY-UtyDZw ) 何謂腦機介面: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拍照中旅行

圖片
(攝於捷運淡水線,Contax 139Q,CY Planar 50mm f1.4 AEJ,Kodak ProFoto XL 100) 別人是在旅行中拍照,我是在拍照的過程中,幻想自己也是一個旅人。 或者說,為每分每秒的生活,留住時空的片段,就是一次人生的旅行。 對於無法透過工作而不工作的我來說,這是最有效的自我安慰藥劑了。

玩泡泡.Angel

圖片
(攝於台北藝術大學,Contax 139Q,CY Planar 50mm f1.4 AEJ,Kodak ProFoto XL 100) 最近,馬麻會為 Angel 準備吹泡泡的玩具出門,正在瘋泡泡。 會瘋的原因,或許跟 Angel 一直還沒辦法自己弄得很完美有關係,總是掛念著,渴望著自己完成一顆顆漂亮泡泡滿天飛的成就感。 馬麻幫她弄了好多泡泡,表情開心,心卻落寞著。 認真的觀察著弄泡泡的技巧,搶著要自己嘗試練習。 孩子,總有一天妳也可以!要記得妳好勝的心情,面對各種挑戰。

[底片集] Minolta XE 第五卷

圖片
使用相機:Minolta XE 使用底片:Kodak Double-X 5222 分裝片,拍 1600,D76 (1:1) 13分 25度 沖掃:自己沖,自己掃 彩負差不多都拍完了,可能要開始來殺黑白片了。最近已經每個禮拜跑五色鳥跑到老闆都認識我的名字了 (跟本人還連不起來),不過很有趣的是這禮拜請老婆去拿的時候,老闆還問老婆說:「阿妳是 OOO 的老婆哦?」,五色鳥應該還處理蠻多我老婆小孩照片的,加上我都是拍家人比較多。 積了幾卷沒沖的黑白片,順便做 彩負黑白沖實驗 時,也挑了這卷已經不在手上的 XE 所拍的底片來沖,看一下畫面,拍攝的時間大約是去年 11 月我女兒生日那陣子拍的,那時候是刻意用 ISO 1600 等於增了三格來拍。 手上的 D76 藥水剛好只夠再沖兩卷左右,應該先沖這一卷,然後再做彩負黑白沖的實驗,在沖這卷的時候,因為顯影藥水不夠,又加了一點水,本來計劃是用 25 度的水溫,D76 1:1 的話大約沖個 13 分鐘左右,後來因為加了水,藥水稀了,怕底片顯影時間不夠,手機碼錶又跑到沒電,遲疑了大約有 3 分鐘左右,搖的時候一開始也很頻繁,整體搖得頻率很亂 (因為還從浴室跑出來一邊讓手機充電一邊搖),總之都是藥水不夠自己隨興做的調整,出來的狀況是反差很大,高光爆掉,粒子超多。 拍完隔很久才沖,當然就幾乎記不得用什麼鏡頭,不過大概還是可以回想起在哪裡拍的,我還蠻喜歡這樣的,隔一陣子再去看到拍出來的畫面,會很客觀的找到那些照片有 Fu,弄完這兩卷算一算還是有三四卷左右的黑白片還沒沖,可能這陣子還會找時間再來沖一下吧。 隨興沖,就隨興看》 去年 Angel 滿兩歲生日那天拍的,在試玩大家送她的禮物》 其他本卷照片: Minolta XE vol.5

[底片集] 實驗.Minolta Hi-matic AF 第四卷.彩負黑白沖

圖片
使用相機: Minolta Hi-matic AF 使用底片:Fujicolor Superia 400 過期原裝片 12 張,拍 200 沖 400,D76 (1:1) 8分 25度 沖掃:自己沖,自己掃 純粹是因為只有 12 張的彩色負片,送店家沖掃要花跟 36 張底片一樣多的錢,所以一開始就決定這卷拍完要用 D76 沖看看,時間的話,大致上是用 Tri-X 400 的數據,因為水溫高又懶得弄冰塊降到 20 度,自己酌減了一下顯影的時間。(我用手動過片的相機拍,硬是多了 5 張) 彩負用黑白藥水沖完,底片並不像黑白底片那麼透,好像有一層深色的底層,得透過光才看得到負片的影像,試著掃描倒是還 OK,掃得出來也沒什麼調,TIFF 出來之後直接傳 Flickr (Flickr 可以支援 TIFF,並且也會自動產生各種尺寸的 JPEG 檔,還蠻方便的)。 照片就隨便看看,只是好玩而已。 其他本卷照片: Minolta Hi-matic AF vol.4

[底片集] Minolta Hi-matic AF 第三卷

圖片
使用相機: Minolta Hi-matic AF 使用底片:Fujifilm X-tra 400 沖掃店家:公館五色鳥 用小相機在街上拍照的時候,某些相遇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機動性的考量,習慣性不看觀景窗,透過眼睛和雙手的直覺,任由相機幫忙捕捉畫面,算是 Lomo 的精神嗎? 邊講手機邊搓腳的阿伯 騎腳踏車溜狗的阿伯 乖乖在車上等主人買東西回來的狗 車陣 腳戴鉛塊練草上飛的帥哥 其他本卷照片: Minolta Hi-matic AF vol.3

儲夢櫃

圖片
(Minolta Hi-matic AF,Fujifilm X-tra 400) 我的夢,印象中都是像長篇故事一樣的東西,還常常在不同晚的夢中連續出現相同的人物,不同的場景對白,像連續劇那樣,但總一覺醒來,把細節忘個一乾二淨,口述筆記也兜不明白。 幻想要是有個儲夢櫃,讓夢自動分段儲存,那我就可以從夢裡取材,或許寫本小說也說不定。 不過昨天的夢太強烈了,即使我記不全整段故事,但有一幕是這樣的: 我雙手搬著些像是盒子的東西,下著雨,顧不著衣服淋濕,我像是要護送這些盒子快點到目的地,於是小跑步了起來。 雨中搬物跑步,我還是不改平時愛東瞄西看的壞習慣,往路旁一瞥,有位女子,悠閒地在雨中,撐著傘,特別的是,她身上沒有任何衣物。 所以我邊跑著看到這一幕,手上的東西當然就掉了,這名女子很熱心地過來幫忙撿起掉落的物品,幫我撐著傘,把東西運送到目的地。 遺憾的是,夢裡的我,沒帶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