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14, 2010的文章

最近流行藏頭文

圖片
2010.11.20 CrazyMike: http://crazymike.tw/forums_contact.asp?online_id=2047&item_id=2287 2010.11.20 Yam: http://www.yam.com/

樣品屋之死

圖片
(攝於金華街, Nikon L35 AF ,Konica Centuria Super 200) 看著他生 ,又看著他死。 當他倒下成為平地上的殘蹟,接著被重重壓上更高的樓房。 在未寒的屍骨之上成就未來,無常,平常。

防潮箱的秘密.Angel

圖片
(Olympus OM-2,OM G.ZUIKO AUTO-S 50mm f1.4,Fujifilm X-tra 400) Always Trying. Angel 一直對我的防潮箱裡擺的各式機絲很感興趣,只要拿到鑰匙,就會去防潮箱那裡試試看能不能打開。我最近開始在拿幾台傻瓜相機教她拉過片桿和看觀景窗,按快門的動作,也許過不久她比較熟練了會讓她自己拍個一卷。 到時候我們可以來看看我們家 Angel 有沒有他老爸沒有的攝影眼 :D

[Olympus OM] Olympus OM F.ZUIKO AUTO-S 50mm f1.8

圖片
鏡頭資料》 對焦距離:0.45m - 無窮遠 光圈:f1.8 – f16 口徑:49mm 重量:170g 鏡片結構:六片五群 光圈葉片:六片 視角:47 度 資料與右圖來源: Zuiko Standard 50/55mm lenses / Part III 這是一顆很小巧的標頭,鏡頭總長只有 31mm。F.ZUIKO 是 OM 50mm f1.8 標頭比較早期的版本,其中,ZUIKO 早期的鏡頭標示也是會把鏡片結構標示出來的哦!像這顆 F.Zuiko 代表此鏡為六片的結構 (E=5, F=6, G=7, H=8, I=9; J=10, K=11)。另外,像是 AUTO-S 的 S 代表 Standard 標準鏡,AUTO-W 代表廣角鏡 (Wideangle),而 AUTO-T 則是望遠鏡頭 (Telephoto)。 看網路上的介紹,後期沒有標示鏡片結構的 ZUIKO 50mm f1.8 有標示 MC,早期的 F.ZUIKO 50mm f1.8 則沒有標示。

[底片集] Olympus OM-2 第一卷

圖片
使用相機: Olympus OM-2 使用底片:Fujifilm X-tra 400 沖掃店家:公館五色鳥 OM-1N 比較早開始拍,不過 OM-2 卻比較快拍完了,有 AE 還是方便我出門亂拍的。 試了兩顆鏡頭,分別是 OM F.ZUIKO AUTO-S 50mm f1.8 和 OM G.ZUIKO AUTO-S 50mm f1.4,這台 OM-2 裝的對焦屏是微菱式的,基本上我比較習慣的是裂像式,所以可能會找時間換掉吧。 以 OTF 的測光來說,因為是平均測光,在高反差的情境下就必須要自己再斟酌一下快門速度會比較好,所以後來 OM-2 SP 增加了點測光也是好的改進。整體來說,小巧的機身和鏡頭 (50mm f1.8 這顆比較小),是很喜歡的組合,目前比較想找的是 OM ZUIKO AUTO-S 40mm f2 這一顆小餅乾,上次不小心在日雅拍上看到,但沒銀彈可以出手,有緣看看能不能再遇到了。 特別提一下 OM G.ZUIKO AUTO-S 50mm f1.4 這一顆,發色夠豔麗也夠忠實,不是偏暖的調性,尤其是在家裡是暖黃日光燈為主的環境來說,表現一流,另外,藍色真的很能跳出來,散景也順眼,照片看起來很舒服。 (右圖 OM 40mm 圖片來源:Google Search) OM F.ZUIKO AUTO-S 50mm f1.8》 OM G.ZUIKO AUTO-S 50mm f1.4》 其他本卷照片: Olympus OM-2 vol.1

[底片集] Nikon L35 AF 第二卷

圖片
使用相機: Nikon L35 AF 使用底片:Konica Centuria Super 200 過期原裝片 沖掃店家:公館五色鳥 有天天氣不錯,拍出來的照片就很亮眼,天氣差的時候也不會太糟糕,不去計較討人厭的自動開啟閃燈和過片馬達有點大聲的話,是一台很實用的機子,不過感覺有些天氣不好又想拍遠景的情況下,對焦距離的判斷上會失準,但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媽呀!舒坦!

圖片
(攝於布查,小布,Olympus OM-2,OM F.ZUIKO AUTO-S 50mm f1.8,Fujifilm X-tra 400) 太陽公公出來了!他對著我呀笑呀笑!我愛你你知不知道?

揹書包回家去

圖片
( Nikon L35 AF ,Konica Centuria Super 200) 故意不看觀景窗,把相機擺在大腿側邊,等她們進入目標範圍按下快門。 不過好像還是被發現囉,科科。

Sony 官方消息.E-Mount Super 35mm HD Camcorder.NXCAM

圖片
(圖片與消息來源: http://www.sony.net/SonyInfo/News/Press/201011/10-157E/index.html ) 繼 NEX-VG10 之後,Sony 要推出一台同樣採用 E-Mount,但片幅為 Super 35mm (感謝前輩指正,Super 35mm 的片幅仍接近 APS-C 大小)的專業攝影機,為整個 NEX 系列打造更高階的專業攝影器材,官方指出將於 2011 年中推出。 所以,E-Mount 的鏡頭是可以上 135 全幅的 CMOS?這麼說來,不就該來期待一台全幅 EVIL 了嗎?酷啊! (感謝前輩指正,Super 35mm 的片幅仍接近 APS-C 大小)

Sony Rumors.NEX-7 將於 2011 年初發表 (Maybe 三月)

圖片
(圖片來源: (SR4) Nex-7 coming early 2011 (March?) ) 很久沒看到 NEX-7 的消息了,不過這次有圖了(誰知道是真的假的),但還沒有規格。說真的 NEX-5 賣得這麼好,出新的 NEX 系列還真要有一點新意和賣點才行,所以給 Sony 一點時間去了解 NEX-5 的市場反應也是好事。 1) NEX-7 會在 2011 年初發表 (在 A77 發表之前),可能是二月或三月。 2) NEX-3/5 是外接式的電子觀景窗,而 NEX-7 則會內建,可能會採新的 OLED 技術。(有內建觀景窗我真的會考慮一下,雖然是電子的) 3) NEX-7 的錄影格式可能為 1080p (AVCHD 24mbit/s) 4) 有來源指出 NEX-7 可能會在機身內建防手震技術,但也有人認為沒有必要。 資料來源: (SR4) Nex-7 coming early 2011 (March?)

從 Getty Images 賺到錢了

圖片
上面這張照片把 Getty Images 匯款的下限給補足了,所以上個月已經在 Paypal 收到 Getty Images 所匯的款項。去年透過 Flickr 加入了 Getty Images,從參加 Getty Images 到現在差不多一年吧,賺個二千多元還算不賴啦,底下那一張是銷售次數冠軍,銷售金額第二名,接下來得來看一下 Paypal 怎麼收款項,沒用過哩。

Leica M8 or Chanel No. 5

為什麼看完廣告影片,我想的是 Leica M8 ?(不是 M8.2 的黑色可樂標就是不一樣,搶眼!)

Sony Rumors.等很久了嗎?Sony A950 預計 2011 年底至 2012 年初問世

圖片
(圖片來源: (SR4) Sony A950 (tentative name) to be announced in 12-16 months. ) 很兇狠的樣子,A950 (暫定的名字) 將在新的 Nikon 高階單眼之後推出,可能搭載超過 3000 萬畫素的 135 全幅感光元件,而目前消息指出 Sony 還在考慮是要用傳統的 DSLR (反光鏡) 還是 SLT 的技術來做這款新的高階相機,還需要從市場上的反應和攝影師的回饋來決定 SLT 是否適合高階的攝影使用者需要。 有興趣的話,可以到 (SR4) Sony A950 (tentative name) to be announced in 12-16 months. 這篇文章底下的投票區去投票,我還是會投反光鏡一票吧,目前從投票結果來看,大部份人也還是這麼想的,只不過這要看 SLT 的科技進步到什麼程度吧,但是「光學觀景窗基本教義派」還是很固執的,Right ? 其實幹嘛投票,出一台全幅 DSLR 叫 A950,一台全幅 SLT 叫 A99,不就好了。

銀残し.Bleach Bypass .漂白旁路,自製 LR Preset 測試

圖片
(左為套用成果,右為原圖) 最近看一些 日本 Pentax K-5 使用者的分享 ,注意到這個日文: 銀残し ,因為這是 K-5 和 K-r 最新內建於機身的一個濾鏡效果,花了一點時間查資料,發現其實就是 Bleach Bypass 或 Skip Bleach ,中文通常稱為「 跳漂白 」或者「 旁路漂白 」,這是一種在底片沖洗時特意不按照一般處理程序,將在漂白及定影階段應該除去的「銀」,保留部份或全部,使銀與影像染料共同存在於影像上, 被保留下來的銀增加了影像的反差,降低了色彩飽和度,同時也增加了影像的灰、黑感覺 。 如果對原底進行跳漂白,則最終呈現在拷貝片上的影像會亮一些,尤其在 高光部分可能會曝掉,而且反差升高並可能導致顆粒度的提高 。 如果對正片進行跳漂白,其效果會主要發生在陰影部分,使得陰影更黑,更紮實,反差更高,陰影細節可能損失,色彩飽和度降低,色彩暗淡。這些特殊效果要依具體的場景情節來定。 關於跳漂白有一個廣泛的共識,那就是:如果跳漂白技術應用在原底片上,而後來又感覺效果不滿意,則只能對原底再重新做正常沖洗以恢復原有的效果。 但原底片的二次沖洗會因額外的處理增加很多風險,所以只能作為迫不得已的辦法。另外,如果允許對曝光的底片進行跳漂白,比如對曝光不足或很平的照明條件進行畫面效果的補償,通過保留的銀來增加密度和反差。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做二次沖洗除去殘留銀的話,就會使原本密度低、曝光不足並且很平的底片的陰影部分變得霧狀,而且顆粒明顯增加。 上述內容摘自: 老機論壇 written by Bassa 詳細資料,含實際風格影片的參考》 http://ja.wikipedia.org/wiki/%E9%8A%80%E6%AE%8B%E3%81%97 http://en.wikipedia.org/wiki/Bleach_bypass http://www.kodak.com/CN/zh-cn/motion/StudentPlan/studentPlan.jhtml?type=4_4_5_1&id=0.2.4.14&lc=zh-cn&ch=8 http://motion.kodak.com/US/en/motion/Support/Technical_Information/Proce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