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我的寶,你的草

圖片
(Topcon RE Super,TOPCON RE. Auto-Topcor 58mm F1.4,Fujifilm X-tra 400 過期) 半掩的門,任意棄置的相機皮套。 驚喜之餘,還真有那麼一點心疼。

最近 Getty Images 又選了幾張圖

圖片
上面那幾張不用人像授權的就先填寫好送出了。 下面這幾張是去年去海邊玩的照片,被選中的這三張還都不是同一天,可見去年我們真的很常去淡水海邊,今年是太忙了嗎?而且,這三張都是底片拍的,我常常覺得我用底片拍成本又高,賣的價錢又沒辦法很好 (因為掃描的畫素也只能剛好符合 Getty Images 600 萬畫素的最低要求),但我還沒想要停止使用底片,而被 Getty Images 選進去然後能夠賣到錢,算是一種底片購買和沖掃的補貼也不賴。 只不過,讓人不勝唏噓的是,好底片真的愈來愈少了。 (Pentax MZ-L,Pentax-F 28mm f2.8,AGFA CT Precisa 100) (Fujica ST801,Fujica EBC Fujinon-T 135mm f3.5,Fujicolor 100) (Canon AF 35 ML,Fuji x-tra 400)

[Nikon F] Nikon Nikkor-P.C Auto 105mm f2.5

圖片
鏡頭資料》 對焦距離:1m - 無窮遠 光圈:f2.5 – f32 口徑:52mm 重量:435g 鏡片結構:五片四群 光圈葉片:七片 視角:23°20′ 生產年份:約自 1973 年開始生產 資料來源: destoutz.ch 這顆鏡頭網路上有個傳說,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 Steve McCury 用這顆鏡頭拍下著名的「阿富汗少女」。於是,聰明的賣家搭著這個題材,炒高這顆鏡頭的二手行情,但事實上這是個未經本人證實的傳言,也未有任何可靠的證據足以證明。 先撇開這顆鏡頭是不是名人用過而成名,這顆鏡頭上所標示的 Nikkor-P.C,P 是指五片的鏡片結構 (U=1,B=2,T=3,Q=4,P=5,H=6,S=7,O=8,N=9,D=10),而 C 指的是多層鍍膜;再依據 冼老師 的說法,這顆鏡頭早期是 Sonnar 結構,1973 年後才改成雙高斯的設計,較早期的是白色鏡口,後期改為黑色鏡口,可以參考: Nikkor 105mm f/2.5 Telephoto Lenses 。 我個人覺得這顆鏡頭很不錯的地方在於不大不長的鏡身,擁有 f2.5 夠大足夠虛化散景的光圈,以中長焦或人像鏡用途的需求來說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 兩篇網友對這顆鏡頭的介紹: 分享 Nikkor-P.C Auto 105mm F2.5 這顆鏡頭 (great7) 陳釀老酒 Nikon 105mm F2.5 P.C Auto (梁大叔的光影世界) 實拍照》 Nikkon FE + Nikon Nikkor-P.C Auto 105mm f2.5 + Kodak PJ 400 Nikkon FE + Nikon Nikkor-P.C Auto 105mm f2.5 + Fujifilm X-tra 400 本鏡實拍相片集: Nikon Nikkor-P.C Auto 105mm f2.5 鏡身照》 七片葉片

[Nikon F] Nippon Kogaku GN Auto Nikkor 45mm f2.8

圖片
鏡頭資料》 對焦距離:0.8 m (2.6 feet) - 無窮遠 光圈:f2.8 – f32 口徑:52mm 重量:150g 鏡片結構:四片三群 光圈葉片:九片 視角:50 度 生產年份:1969 開始 圖片與資料來源: destoutz.ch 、 mir.com 收集餅乾鏡一直是懸念之一,Nikkor 這顆 GN 45mm f2.8,是四片三群的 Tessar 結構,名字有個 GN 指的就真的是 Guide Number,鏡身上有使用閃燈時可以搭配設定的環,不過這顆老鏡的對焦距離實在有點遠,要到 80 cm。 下圖所示的這個環,黃字的部份是 feet 為單位,白字部份是一般我們習慣的 m 為單位,假設你使用了一支 GN 值為 32 (我單位是用 m) 的閃燈,用鏡身上的 GN 卡榫固定住 GN 值之後,鏡身的對焦環和光圈環會連動移動,你還是按照一般的拍攝方式對焦,快門就是固定在閃燈同步快門,光圈就會自動配合你設定的 GN 值去跑了,比如說,物體約在 3m 合焦,那麼光圈就會開到 f11 的位置,這樣光打過去就剛剛好;假設超過閃燈 GN 值打不到的範圍,鏡頭就沒辦法對焦到那麼遠,比方說 GN 值只有 10,那麼你大概最遠只能對焦到 4m 左右,就沒辦法再繼續轉動對焦環至更遠的對焦距離了。 依 這個網站 的資料,這顆鏡頭在 Non-Ai 的時代大概有四個版本,最早的版本是九片光圈葉片,後來的版本是七片葉片,大致上從 1969 年生產到 1974 的前期版本,序號約從 710101 到 746389,搭載 NIC 鍍膜的版本序號則是從 760001 開始。於 2001 年時 (也是推出 FM3A 那一年),還出了一支銀色的 45mm f2.8 Ai-P,一路生產到了 2006 年,這顆銀色餅乾話題性就高不少,除了是 AI 鏡,採用比 NIC 更好的 Nikon SIC 鍍膜技術,最近對焦距離也合理多了,後來搭 FM3A 的也推出了黑色塗裝的 45mm f2.8 Ai-P 鏡頭。 詳細的各代沿革也可以參考: Nikon (Nippon Kogaku) GN AUTO Nikkor 1:2.8 f=45mm "pancake" standard lens...

語言障礙

圖片
(Samsung Galaxy SII) 最近有一種症狀。 被問到某個問題,會進入一種不知道要怎麼回答的情境。 然後,就看著話掉在地上了。

[DKL] Schneider-Kreuznach Retina-Xenar 50mm f2.8

圖片
鏡頭資料》資料來源: 真水無香 對焦距離:0.9m - 無窮遠 光圈:f2.8 – f16 口徑:原廠 A32 濾鏡卡口,可以找個 40.5 mm 外蓋代替 鏡片結構:四片三群 光圈葉片:五片 Schneider Xenar 的結構基本上跟 Zeiss Tessar 的結構十分類似: Schneider Xenar Zeiss Tessar DKL 接環 (Deckel Mount),Deckel 是一家德國公司,Compur 快門以及接環卡口的設計者,除了 Kodak Retina S 系列的相機之外,尚有 Voigtlander 等廠牌使用,並且 SLR 和 RF 機身都有,相容的相機可以參考: 貧下中農的 DECKEL MOUNT PAGE 。雖然說是相容,但各廠都有自己的設計,要接 DKL 接環的某廠鏡頭到另一廠機身可能都需要做一些小改動,不過如果是用轉接環接到現代的數位機身,基本上都是相容的。 手上這顆 Retina-Xenar 50mm f2.8,是德國信乃達 (Schneider) 做給 Kodak Retina S 系列的鏡頭,有另一家德國光學大廠羅德 (Rodenstock) 也有針對 Kodak Retina S 系列設計鏡頭,這兩家光學廠設計給 Retina S 系列的鏡頭群列表如下: Schneider-Kreuznach Retina-Curtagon 28mm f/4 Rodenstock Retina-Eurygon 30mm f/2.8 Rodenstock Retina-Eurygon 35m f/4 Schneider-Kreuznach Retina-Curtagon 38mm f/2.8 Schneider-Kreuznach Retina-Xenar 45mm f/2.8 (sources are unclear on this lens) Rodenstock Retina-Ysarex 50mm f/2.8 Schneid...

兩段 Fuji X PRO 1 上路動手拍影片

圖片
Fujifilm X-Pro1 Hands-on Review (DigitalRev TV) (From: http://youtu.be/o-l9QZS8P9M ) Fuji X-Pro1 Hands-On Field Test with Samples (The Camera Store TV) (From: http://youtu.be/8TOk_0kITBg ) 同場加映幾顆鏡頭的評測連結 (by ePhotozine) Fujifilm Fujinon XF 18mm f/2 R Lens Review Fujifilm Fujinon XF 35mm f/1.4 R Lens Review Fujifilm Fujinon XF 60mm f/2.4 R Macro Lens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