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焦本格派.兼談定焦鏡焦段的建構
就在下拍攝習慣的養成過程,定焦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藉由定焦定視角的訓練,我可以快速的決定某個場景我想使用的焦段,這在使用變焦鏡的時候,也往往能夠更快速的定位,判斷焦長是否能夠容納拍攝場景。
在二個系統的定焦鏡焦段漸漸齊全之後,我想來寫一下我挑選定焦鏡的看法,您也可以先參考我之前寫的:「是誰告訴你一定要買定焦?」。底下這一篇,我想從幾個較容易入手的焦段談起,再來談一些目前尚未入手的焦段。
在此之前,這篇我仍是先以 35mm 的規格來談,另外,我必須說,事實上擁有 APS-C 規格的 DSLR 也並不是一件壞事,在許多勸敗專家勸進 35mm 全幅 DSLR 的現在,有時候我會覺得,同一顆鏡頭在底片機和 APS-C DSLR 有不同的視角,感覺上就像是擁有兩顆不同的定焦鏡,在起步時預算不足或是不想收那麼多顆的考量之下,也是有蠻高 C/P 值的。參考文章:何謂標準鏡?、何謂人像鏡?
我目前有兩個自動對焦的 SLR 系統,分別有幾顆定焦鏡,皆是 35mm 全幅可用鏡:
Pentax 我有三顆定焦鏡:Pentax DA 40 f2.8 LE,Pentax DA 70 f2.4 LE,Sigma 24mm f2.8 Macro。
Minolta (Sony) 我有兩顆定焦鏡:Minolta AF 50mm f1.7 NEW,Minolta AF 28mm f2.8 NEW。
在焦段的分配上,大致是兩顆廣角,兩顆標準,以及一顆小望遠人像。
廣角 | 標準 | 望遠 |
Sigma 24mm f2.8 Macro Minolta AF 28mm f2.8 NEW | Pentax DA 40 f2.8 LE Minolta AF 50mm f1.7 NEW | Pentax DA 70 f2.4 LE |
我為什麼會說擁有 APS-C DSLR 也不是壞事呢?因為這些鏡頭在 35mm 的焦長,接到 APS-C 的機身之後,必須乘上 1.5 倍 (我擁有的 Pentax 和 Minolta 系統皆是),而這樣的焦長改變,剛好給了這些鏡頭不同的視角。
換算到 APS-C 之後,上表可以做一些變化,變成一顆廣角,兩顆標準,以及兩顆小望遠人像:
廣角 | 標準 | 望遠 |
Sigma 24mm f2.8 Macro | Minolta AF 28mm f2.8 NEW Pentax DA 40 f2.8 LE | Minolta AF 50mm f1.7 NEW Pentax DA 70 f2.4 LE |
24mm 換算等效焦長約為 36mm 的小廣角,28mm 換算等效焦長約為 42mm 的標準鏡,而 50mm 換算等效焦長約為 75mm 的小望遠。
在我同時擁有 35mm 底片 SLR 和 APS-C DSLR 的狀況下,這剛好讓我有了搭配的可能。比如說,我可以帶 Sony A450 + Minolta AF 50mm 拍人像,同時帶 Pentax MZ-L + Sigma 24mm 拍風景;或者也可以帶一顆 Minolta AF 28mm,然後同時帶 Minolta 707si 和 Sony A450 兩台機身,接到不同機身就能兼顧廣角以及標準兩種需求。
再來,簡單的寫一下,廣角、標準、人像鏡的定義 (35mm 規格)。
廣角鏡:小於 40mm,小於 22mm 則可以稱為超廣角 (如 20mm、16mm)
標準鏡:40mm – 60mm
人像鏡:70mm – 135mm
小弟目前對於超廣角的視角有一點憧憬,不過,20mm 和 16mm 的 AF 鏡都不便宜,量稀所致,所以一直還只能列入追蹤清單,不過有一顆到現在都還在生產的 M42 Zenit 16mm 魚眼鏡,倒是可能可以先入手的選項。
另外,現在手裡並沒有 200mm 以上的焦段,這不是我現在的拍攝興趣,我也暫時沒有那麼想揹著腳架跟長鏡拍荷拍鳥,以後再說吧。
最後,還是一句話,器材是死的,腦子是活的,全看你怎麼使用怎麼玩,那就是你的風格。
[最後,還是一句話,器材是死的,腦子是活的,全看你怎麼使用怎麼玩,那就是你的風格。]引用以上您的話。還有就是...我完全同意您的講法和見解。
回覆刪除Re: 葉赫秀策 <4595044277131893111>
回覆刪除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