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Olympus OM」標籤的文章

[底片集] 北投.Olympus OM-2 卷九

圖片
使用相機:Olympus OM-2 with OM G.Zuiko 50mm f1.4 使用底片:Kodak T-MAX 400 (TMY) 沖掃店家:羅東阿正 前新故鄉。去年初拍的。 其他本卷照片: Olympus OM-2 vol.9

[底片集] 交界.Olympus OM-2 卷八

圖片
使用相機:Olympus OM-2 with OM G.Zuiko 50mm f1.4 使用底片:Solaris FG PLUS 100  過期 沖掃店家:羅東阿正 從宜蘭跨過與台北之間的交界,悠閒的蝴蝶變成忙碌的工蜂;然後在每日放電殆盡之前,得快快跨過邊境,重新補充能源。 照片以下。 其他本卷照片: Olympus OM-2 vol.8

節奏與三人新故鄉

圖片
(Olympus OM-2,OM G.Zuiko 50mm f1.4,Kodak PJ400) 因為喜歡,所以一家三口一起決定搬到新故鄉。 對成員中兩位台北出生的女孩子來說,這樣的生活環境或許是反差很大的。 我記得帶 Angel 參觀宜蘭的幼兒園時,園長講了很多,最有感覺的是關於『生命的節奏』。 踏著微涼的晨露,一早七點十分的客運,一天工作之後,晚上九點左右的班車,似乎也成了一種節奏。 有著相同節奏的也不少,前一晚同班車回羅東的通車人,隔天早上也出現在客運站,一起買票上車。 幾次都是隨到車站隨劃位,我總坐在最後排,高高的計算著載客率,睡一下嘛其實時間也不夠長,頂多就是聽個歌曲節奏閉目養神一番。 幾天下來,發現也有對節奏感要求強烈的通車人,固定劃上每天同一班車的同一個靠窗座位,從綠油油的農田到高樓高架林立,每日輪播。 覺得幸運的是,每次決定一種全新的節奏並不會得來八方四面的阻撓,反而從入學,找要租的房子,獲得了好多甜蜜卻又素未謀面的幫助,於是可以一直這麼任性著,追求自己喜歡的節奏。 要感謝的人太多,就謝天吧。

[底片集] Olympus OM-2 第七卷

圖片
使用相機:Olympus OM-2 with OM G.Zuiko 50mm f1.4 使用底片:Kodak PJ400 過期 沖掃店家:士林正典 其他本卷照片: Olympus OM-2 vol.7

[底片集] Olympus OM-2 第六卷

圖片
使用相機:Olympus OM-2 with OM G.Zuiko 50mm f1.4 使用底片:Fujifilm Superia REALA 100 過期 沖掃店家:士林正典 這支過期 REALA 有點誇張,用 ISO 80 去拍居然還有點爆,一點都不覺得是過期片。 去年一整年沒用 om-2 拍照,我想今年就多帶妳出門吧! 其他本卷照片: Olympus OM-2 vol.6

[底片集] Olympus OM-2 第五卷

圖片
使用相機:Olympus OM-2 with OM G.Zuiko 50mm f1.4 使用底片:Fujifilm X-tra 400 沖掃店家:北投彩色快速沖放 (光明路) 今年過年在台南幫 Angel 買了一輛腳踏車。本來想說去 Costco 逛逛看有沒有喜歡的,有找到一款但不太甲意,就在網路上找了一下捷安特,等捷安特初三開張就帶了 Angel 去挑。 一開始,老闆拿了一輛小小的三輪車,因為很好騎,Angel 完全不想考慮我們希望她買的這輛比較高的車子 (想說這樣一台可以騎比較久,卡划算),在店裡騎著三輪車很開心的繞了好幾圈。我們一心只想著要強渡關山,就請老闆幫我們先調整一下我們想挑的那一輛的手把、輔助輪,讓 Angel 比較好騎一些,想不到她自己繞了幾圈之後,看了一看調整好的那一輛大車子,居然又自己想要試騎了,可能有調整有差,她就這麼點頭答應要買比較大的那一輛了,真是好加在啊! 在台南老家第一次的試騎。   公司新春開工,弄了個很豪華的傳統鞭炮來放,震撼力十足。傳統的鞭炮得掃很久,不過老闆很堅持,他說這樣才有把財富掃進來公司的感覺,附近幾家銀行也放這種傳統的鞭炮說,然後員工是用紅包袋去裝。 最後仍是新故鄉。 其他本卷照片: Olympus OM-2 vol.5

落底的美好

圖片
(Olympus OM-2,OM G.ZUIKO AUTO-S 50mm f1.4,Fujifilm X-tra 400) 總覺得最壞或許才是最好。 沉入最底,最是踏實,縱然觸底不再反彈也無所謂了。 一不小心,來了個絕處逢生的話,那可就大賺特賺了。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一遊

圖片
年初二去了一趟位在台南市安南區的 台灣歷史博物館 ,去年十月正式開館,到今年十月二十八日以前,基於教育推廣採免費取券入館制,可憑參觀券參觀本館展示教育大樓,館內並設有導覽。 台灣歷史博物館的所在地『台江內海』從十七世紀以前就吸引東西方人陸續前來貿易,直到清領時期才因河流沖積改道而變成陸地。 園區地圖:(截圖自摺頁電子檔) 博物館加上博物館以外的台灣歷史公園,整個園區佔地蠻廣的,達 20 公頃,去的那天天氣超好的,排隊領票的人也不少,領票完先在外面的公園走走。 館前的水池象徵著先民渡海來台的意象。 水池的上方是太陽能光電板牆,可以從這裡走階梯上去光電板牆後方的步道,可以連接到博物館二樓外面。 由鋼骨形成的幾何感很有意思。 沿著有情湖走到園區的另一側,有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山丘,叫做希望之丘,因為安南區地勢低窪,海拔 22 公尺的希望之丘,有著「安南第一高峰」的美稱。站在希望之丘上不但能將園區美景盡收眼底,還可以遠眺臺南科技園區、中山高速公路等景觀。 經過希望之丘,再往前一點會到快樂萬花筒,裡面有一個台灣造型的沙坑,Angel 在這裡玩了至少半個小時吧。 底下是入場參觀時拍的。 拍照器材:Olympus OM-2 + OM 50mm f1.4 + Fujifilm X-tra 400、Samsung Galaxy SII 館區停車滿了或者您不介意走一段路的話,停車不一定要停在館區的停車場,可以停在環館路那邊。 地址:台南市安南區長和路一段250號 網址: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