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快門時機

圖片
(Nikon FE,Nippon Kogaku GN Auto Nikkor 45mm f2.8,Fujifilm X-tra 400 過期) 對我來說,快門時機有兩種。 一種必須保持對於環境人物的互動的敏銳,在預期即將發生畫面前做好按下快門前的一切準備,預設對焦點,當情感累積到無法不按下快門時,擊發。 一種則是在相遇的那一刻,你與場景衝撞出不得不出手的氛圍,於是不由自主的舉起相機,毫無意識的完成了對焦,情感早已到達沸騰的燃點,擊發。

[古典相機] 第一台量產 TTL 測光的單眼相機.Topcon RE Super.1963

圖片
這是 冼鏡光老師寫過的相機 ,說實在的,以中文的資料來說,如果老師寫過的器材,我們大概都沒什麼好寫的了吧,所以這篇拖了很久,一直不曉得從何介紹起。 我想要來整理一個表,以使用 135 底片的單眼反光鏡相機為範圍。 廠牌機型 (國別) 年份 地位 Ihagee Kine Exakta (德) 1936 世界第一台 135 SLR Contax S (德) 1949 世界第一台量產採用眼平觀景窗、五稜鏡(pentaprism)的 135 SLR Pentax Asahiflex I (日) 1952 日本第一台 135 SLR,但不是採用五稜鏡 Miranda T (日) 1954 日本第一台採用五稜鏡的 135 SLR Topcon R (日) 1957 Topcon 第一台 135 SLR Minolta SR-2 (日) 1958 Minolta 第一台 135 SLR Nikon F (日) 1959 Nikon 第一台 135 SLR Canon Canonflex (日) 1959 Canon 第一台 135 SLR Konica F (日) 1960 Konica 第一台 135 SLR Topcon RE Super (日) 1963 世界第一台量產採用 TTL 測光( Through-the-lens metering )的 135 SLR,不是自動曝光,需手動設定光圈快門 Pentax Spotmatic (日) 1964 Pentax 第一台 TTL 測光的 135 S...

這是愚人節消息?Pentax 全幅單反 K-3

圖片
(圖片與消息來源: pentaxforums ) 主要規格: 感光元件: 24.0 Megapixel CMOS (36x24mm) ISO 感光度: 100-25,600 (50-102,400 expanded) 自動對焦: 29-point SAFOX X w/light wavelength sensor 快門: stepless, 30s-1/8000s rated for 200,000 actuations 影像處理器: Dual PRIME M 儲存媒體: Single SDXC/SDHC/SD card 順祝愚人節快樂。

[底片集] Topcon RE Super 卷一

圖片
使用相機: Topcon RE Super with TOPCON RE. Auto-Topcor 58mm F1.4 使用底片:Fujifilm X-tra 400 過期 沖掃店家:士林正典 去年年底,yuchen 在某個我無心上班的禮拜一丟給我一篇 Topcon 58mm f1.4 原版加兩代的復刻版,總共三代介紹的網頁,順便我又去查了 Topcon RE Super 這台相機,於是這個組合就成了今年度的採購重點,終於在這個禮拜讓相機和鏡頭重逢了。 實際操作這個組合,除了大台沉手稍微不那麼習慣,機身和鏡頭的質感好極了,快門反光鏡的聲音很是乾脆有力,震動卻不大,我想應該跟快門鈕位置的設計有點關係,他的裂像我好像會有點看不清楚,再習慣一陣子看看,大光圈的控制向來我就很差勁,但整體來說,把這組合列為年度採購重點是正確無誤的便是。 其他本卷照片: Topcon RE Super vol.1

我的寶,你的草

圖片
(Topcon RE Super,TOPCON RE. Auto-Topcor 58mm F1.4,Fujifilm X-tra 400 過期) 半掩的門,任意棄置的相機皮套。 驚喜之餘,還真有那麼一點心疼。

最近 Getty Images 又選了幾張圖

圖片
上面那幾張不用人像授權的就先填寫好送出了。 下面這幾張是去年去海邊玩的照片,被選中的這三張還都不是同一天,可見去年我們真的很常去淡水海邊,今年是太忙了嗎?而且,這三張都是底片拍的,我常常覺得我用底片拍成本又高,賣的價錢又沒辦法很好 (因為掃描的畫素也只能剛好符合 Getty Images 600 萬畫素的最低要求),但我還沒想要停止使用底片,而被 Getty Images 選進去然後能夠賣到錢,算是一種底片購買和沖掃的補貼也不賴。 只不過,讓人不勝唏噓的是,好底片真的愈來愈少了。 (Pentax MZ-L,Pentax-F 28mm f2.8,AGFA CT Precisa 100) (Fujica ST801,Fujica EBC Fujinon-T 135mm f3.5,Fujicolor 100) (Canon AF 35 ML,Fuji x-tra 400)

[Nikon F] Nikon Nikkor-P.C Auto 105mm f2.5

圖片
鏡頭資料》 對焦距離:1m - 無窮遠 光圈:f2.5 – f32 口徑:52mm 重量:435g 鏡片結構:五片四群 光圈葉片:七片 視角:23°20′ 生產年份:約自 1973 年開始生產 資料來源: destoutz.ch 這顆鏡頭網路上有個傳說,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 Steve McCury 用這顆鏡頭拍下著名的「阿富汗少女」。於是,聰明的賣家搭著這個題材,炒高這顆鏡頭的二手行情,但事實上這是個未經本人證實的傳言,也未有任何可靠的證據足以證明。 先撇開這顆鏡頭是不是名人用過而成名,這顆鏡頭上所標示的 Nikkor-P.C,P 是指五片的鏡片結構 (U=1,B=2,T=3,Q=4,P=5,H=6,S=7,O=8,N=9,D=10),而 C 指的是多層鍍膜;再依據 冼老師 的說法,這顆鏡頭早期是 Sonnar 結構,1973 年後才改成雙高斯的設計,較早期的是白色鏡口,後期改為黑色鏡口,可以參考: Nikkor 105mm f/2.5 Telephoto Lenses 。 我個人覺得這顆鏡頭很不錯的地方在於不大不長的鏡身,擁有 f2.5 夠大足夠虛化散景的光圈,以中長焦或人像鏡用途的需求來說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 兩篇網友對這顆鏡頭的介紹: 分享 Nikkor-P.C Auto 105mm F2.5 這顆鏡頭 (great7) 陳釀老酒 Nikon 105mm F2.5 P.C Auto (梁大叔的光影世界) 實拍照》 Nikkon FE + Nikon Nikkor-P.C Auto 105mm f2.5 + Kodak PJ 400 Nikkon FE + Nikon Nikkor-P.C Auto 105mm f2.5 + Fujifilm X-tra 400 本鏡實拍相片集: Nikon Nikkor-P.C Auto 105mm f2.5 鏡身照》 七片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