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航道

圖片
(Konica Autoreflex T2,Konica AR Hexanon 21mm f4,Perutz Primera 200) 面臨抉擇,唯有捨,才能得。 和諧鄉愿,衝突卻擦出火花。 攀登孤傲的山巔,享受征服。 選擇危險的航道,成就偉大。

迷惘

圖片
(Kodak Retina IIIc,Schneider Xenon 50mm f2 c,Fujifilm PRO 160 S) 迷惘其實是幸福的,那代表一種選擇權,任性放空的自由。 那個空間是歡愉的,有著模稜兩可的美,沒有邊際的喜悅。

夏天的尾巴

圖片
(Mamiya C3,Mamiya Sekor 55mm f4.5,Kodak Ektacolor PRO 160) 秋涼早至。 常常在想相見不如懷念這件事,特別是將要分離的時刻。 總覺得不小心討厭一個人一件事,背後同時隱藏著羨慕。 討厭夏天的熱情,剝著曬傷後的脫皮,心中卻充滿眷戀。 愛恨交織的情緒裡,滿是祝福,或有遺憾,更珍惜緣份。 不屬於同一個星球,也無法打造你的世界,只能手放開。

[連動測距相機] Kodak Retina IIIc.1954

圖片
Kodak Retina 與 DLC (Daylight Loading Cartridge) 在 Kodak 宣告破產 的今年才寫到 Kodak 的相機,算不算是一種追思? Dr. August Nagel 最早是在位於德國 Stuttgart 的 Contessa-Nettel 從事相機製造與設計,Contessa-Nettel 後來和幾個廠合併成為 Zeiss Ikon,後來 Dr. August Nagel 創立了自己的 Nagel Camerwerks,地點仍在 Stuttgart。 Kodak 的創辦人George Eastman 於 1931 年 12 月買下 Nagel Camerwerks 這家位於德國 Stuttgart 的公司,改名為 Kodak AG。 第一台 Retina 相機 (Retina I Type 117) 於 1934 年推出 (右圖來源: Martin Taylor ),其設計來自於 Nagel 廠所生產的 127 底片相機: Vollenda ,相機推出的同時 Kodak 也改良 135 底片的裝載方式,推出了 DLC 的新型底片包裝, 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見的 135 底片盒設計 ,這樣的底片包裝設計讓 135 相機不再需要於暗房或暗袋內裝載底片。 Kodak Retina 較之同時期的 Leica 以及 Zeiss Ikon 所推出的 135 相機價格相對低廉,配上新型的 DLC 底片包裝,才真正讓 135 底片普及,也為 Kodak 帶來商業上巨大的成功,Retina 相機至 1939 年已售出超過 26 萬部。 Retina Folding (折疊蛇腹) 相機,一直發展到 1954 的 IIc 才開始有了可換鏡的設計,設計上是固定共用機身上的後鏡組,只替換前鏡組的方式,除標準鏡 50mm 外,可換的鏡頭焦段為 35mm 及 80mm,換了鏡頭之後就無法收合相機。(下圖來源: Kodak Retina Series ) 最後一款 Retina Folding 相機是 IIIC,比起 IIIc,Retina IIIC 在更換鏡頭時觀景窗內可看見相對應的取景框,不必再外接觀景器。 一直走到 Retina IIIS 進入 DKL 接環的時代,才算是整顆鏡頭更換的換鏡方式,IIIS 之後就進入了 Retina Refle...

[底片集] Pentax MZ-L 卷二十五卷二十六.FAJ 18-35

圖片
使用相機:Pentax MZ-L with FA J 18-35mm f4-5.6 AL 使用底片:Fujifilm X-tra 400 沖掃店家:士林正典 輾轉借來這顆 FA J 18-35 鏡頭,本來對這顆鏡可以涵蓋 135 片幅的 18mm 焦段就很憧憬,只是礙於塑料鏡身和接環,一直沒想去找,剛巧知道朋友那邊有,所以借來玩玩看,前一陣子又很忙,一直到九月初公司去參與的一場 心手相連愛地球 活動才有空帶他出門試試。 我個人是覺得不去看鏡身和接環的話,照片出來的品質是不錯的,當然也可能是拜那天的好天氣所賜,看照片吧。 其他這兩卷照片: Pentax MZ-L vol.25 、 Pentax MZ-L vol.26

[Mamiya C] Mamiya Sekor 105mm f3.5

圖片
鏡頭資料》(右圖與資料來源: medfmt.8k.com ) 光圈:f3.5 – f32 口徑:46mm 快門:Seikosha-S 快門,B、1-1/500 秒 鏡片結構:五片三群 視角:約 41 度 基本上你標 Mamiya C 套組的話,搭的都是這顆 105mm 標頭居多。手邊目前有收到另一顆 80mm f2.8 標頭,但也是快門壞掉還沒修,所以還沒辦法拿來做些比較。 手上這顆 105mm 的版本屬於第二代銀鏡,用的是 Seikosha-S 快門,焦段換算為 135 約等於是 57mm 焦長的標準鏡。(From: 焦点距離等計算器 ) 實拍照》 Mamiya C3 + Mamiya Sekor 105mm f3.5 + Kodak Ektacolor PRO 160 Mamiya C3 + Mamiya Sekor 105mm f3.5 + Konica Centuria PRO 400 本鏡實拍相片集: Mamiya-sekor 105mm f3.5 鏡身照》

[Mamiya C] Mamiya Sekor 55mm f4.5

圖片
鏡頭資料》(右圖與資料來源: medfmt.8k.com ) 光圈:f4.5 – f22 口徑:46mm 快門:Seiko 快門,B、1-1/500 秒 鏡片結構:九片七群 視角:約 70 度 Mamiya C 系列 TLR,可以支援換鏡的機身型號有: Mamiyaflex C Professional (1956) — 120 film, knob winder, manual shutter cocking Mamiya PF (1957) — police model Mamiyaflex C2 Professional (1958) — 120 film, knob winder, manual shutter cocking Mamiya C3 Professional (1962) — 120 film, crank winder, manual shutter cocking Mamiya C33 Professional (1965) — 120 film, crank winder, automatic shutter cocking Mamiya C22 Professional (1966) — 120 film, knob winder, manual shutter cocking Mamiya C220 Professional (1968) — 120/220 film, knob winder, manual shutter cocking Mamiya C330 Professional (1969) — 120/220 film, crank winder, automatic shutter cocking Mamiya C330f Professional (1975) — 120/220 film, crank winder, automatic shutter cocking Mamiya C220f Professional (1982) — 120/220 film, knob winder, manual shutter cocking Mamiya C330s Professional (1983) — 120/220 film, crank winder, automat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