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中判相機] Mamiya C330 Professional.1969

圖片
如果我們說 Mamiya C3 是重裝坦克的話,單就 3 系列來討論,那麼從後續推出 C33、C330 來看,其中的進化則是表現於行動力以及讓拍照更方便的小細節。 3 系列 (C3、C33、C330) 和 2 系列 (C2、C22、C220) 最大的分別大概是過片桿的長相,3 系列是比較長的過片桿,2 系列則比較像個小轉盤這樣,有機會玩到 2 系列的時候再詳細比較看看差異。 直接來做個 3 系列的比較: Mamiya C3 Mamiya C33 Mamiya C330 1836g 1810g 1465g 過片後,還得再幫鏡頭上弦 過片自動上弦 過片自動上弦 對焦距離的指示共用同一個表,自行查看對應焦段 對焦距離的指示共用同一個表,自行查看對應焦段,但有比 C3 好閱讀 對焦距離的指示改為一支六角形的柱狀切換桿,焦段獨立對應 (僅 180 和 55 共用同一面),並且對應蛇腹的伸縮,閱讀方便 機身左上方可外接快門線 機身左上方可外接快門線 機身左下方可外接快門線,也可做為快門觸發 120、220 底片不共用機背,需拆換 120、220 底片不共用機背,需拆換 120、220 底片共用機背,可切換     焦段對應基線,80mm – 180mm 可不用更換對焦屏,切換焦段的對應基線 C330 功能簡介 一、過片自動上弦:從 C33 開始的功能,增加一支連動的桿子在過片時也同時壓下鏡頭快門上弦桿。 二、焦段設定以對應基線:焦段對應基線,80mm – 180mm 可不用更換對焦屏,切換焦段的對應基線,於機身右側的撥盤設定。(55、65 切換至 80,250 切換至 180,尚需要更換對焦屏以對應) 三、機身左下方快門鈕:C330 不同於 C3 和 C33 的設計,這個鈕除了可以按壓觸發快門,亦可以再外接快門線,等於總共設置了兩個快門鈕。 四、對焦距離閱讀方便:55、65、80 這三顆鏡頭,讀取對焦距離為紅色字,看機身右側的窗口內 (不過我這台的窗口似乎看不到資訊,個人覺得是焦段轉盤設定成 80 原本會連動推開這個窗口的遮片,而這個遮片目前推不開或什麼的);而 105、135、180、250 這幾顆,讀取對焦距離為黑色字,看機身與對焦距離指示的切線。 主要...

[底片集] 也是接力.Contax 139Q 卷八

圖片
使用相機:Contax 139Q with Planar 50mm f1.7 AEJ 使用底片:Kodak 250D 沖掃店家:花蓮彩韻 這卷接 seeing2sea ,好像從來沒拍過電影負片。 其他本卷照片: Contax 139Q vol.8

[底片集] 接力.Yashica Electro 35 GSN 第三卷

圖片
使用相機: Yashica Electro 35 GSN 使用底片:Lucky 100 B&W 沖掃店家:羅東阿正 交流相機的過程,有時候會有還沒拍完的底片會隨著相機回來,快速殺完底片拿去沖這種小事我在行。 這卷是接賴格子。 其他本卷照片: Yashica Electro 35 GSN vol.3

[底片集] Kodak Retina IIIS 卷五

圖片
使用相機: Kodak Retina IIIS with Schneider-Kreuznach Retina-Xenon 50mm f1.9 使用底片:Fujifilm REALA 100 過期 沖掃店家:羅東阿正 最近拍照很多都跑焦,老了。 Kris 帶我們去蘇澳玩。 在白米木屐村。 三富農場。 內埤海灘。 其他本卷照片: Kodak Retina III S vol.5

水平病垂直病居中病

圖片
以前卡文教過我一些他們學術界的構圖法則,但我始終都沒放在心上,怎麼拍怎麼歪。 只是拍比較大張以後,怎麼好像愈來愈按步就班來著? (Graflex Crown,Schneider 135mm f4.7,Fujifilm FP100C SILK) (Graflex Crown,Schneider 135mm f4.7,Fujifilm FP100C) (Graflex Crown,Schneider 135mm f4.7,Polaroid Type 59)

笑容

圖片
(Fuji Instax 100,Instax Wide) 妳們笑了,吊床也笑了。 妳們快樂,於是我快樂。

十分之六

圖片
(Graflex Crown,Schneider Xenar 135mm f4.7,Fujifilm RDP III 4x5,番糬葛格沖,羅東阿正掃描) 今天早上跟 ApplePeel 蘋果皮哥哥通了電話,很開心,他真的很認真在看我寫的狗屁網誌耶,我都記不得自己寫過什麼,他竟然都知道好驚人。 拍照要用什麼器材的這件事,說是一個害一個也沒錯,雖是願者上勾,都有各自的好惡,但多繞幾圈其實大家都玩得差不多,早跟晚而已,很奇妙。 回頭說到玩 45 也是被一個台中的朋友害的,不過 Yuchen 害我的事蹟太多了,兩三年來大致上是從 Contax 開始,中間推一下 Topcon ,然後不知道為什麼跳過 120 沒 Follow 到,突然就來到 4x5。 我聽 Yuchen 的話都找便當機,已經算是出門輕便的了,還住台北的時候,大概是腦子爬袋了,有一次帶了兩台 135,一台 Mamiya Universal,一台 45 便當去住蘇澳民宿。那時我根本沒確認過那台 Busch 機身上的無限遠定位位置對不對,一直以為是正確的,也不會用對焦屏先確定一下,就這樣用那台殺了前四張全糊,爽爽的十分之四,拍壞一張燒 100 元真是天殺的浪漫,還好後來是因為找到 Busch 插拍立得片匣的解法,加上 PA-145 也到了,才終於知道原來賣家的定位點定得稍微前面了些。 然後因為第一台進到的 Graflex Crown RF 是壞的,只能用對焦屏拍,所以又搞了一支承重不錯的腳架;片匣我好像最多一次帶過五個,結果只拍一張或好像根本沒拍就再揹回來;45 底片可以沖的店家不多,黑白又沒空自己沖,也沒大罐子可以沖 45,而且照這樣看下去,之後可能也得要有自己準備高階一點的平台掃描器的打算。 麻煩事不少,把握度不高,但拍出來的東西,爽度真的蠻高。 (Graflex Crown,Rodenstock Sironar 100mm f5.6,Fujifilm RDP III 4x5,番糬葛格沖,羅東阿正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