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動測距相機] Minolta Hi-matic E.1971
日系 70 年代的 RF 相機中,有七台被有心人命名為七劍,很剛好我一台都沒有。
當然七劍都有與同時期 RF 相機相比之下所產生的優點,但其實就像你或許在 Panasonic 推出 GF2 的時候仍然喜愛 GF1 多一點,那都是一種見仁見智的感受,對於別人的推薦清單,你可以認同並追捧,但就是需要多付一點錢。
比如說大家一直說 Canon QL17 長得多好看多強大什麼鬼的,我是可以認同保留全機械操作再送你自動曝光功能,這對於幾十年後的收藏者或擁有者來說,電子部份壞掉還能繼續拍照是蠻好的,但你千萬別跟我說他長得有多好看,比他好看的相機多的是!
Olympus 列席七劍名單也太多台,大概只能說是對手太弱而不是真的太強,畢竟要認真湊出七台還真的不是那麼容易。
最後是七劍裡面有一台 Petri Color 35,一來他是估焦,二來他光圈最大也只到 f2.8,我一直都認為可能連他自己都被列名的有點莫名奇妙吧,他可能會說,Petri ES Auto 我兄弟更強大家怎麼都不認識來著。
言歸正傳,如果你要找一台大於 f2 的大光圈 RF,又能接受除了設定 ISO 和閃燈 GN 之外什麼都沒辦法控制 (當然可以設定 ISO 你可以做一些手腳,頂多就是加減 EV 的遊戲而已),光圈快門完全交給相機處理,那麼你就可以參考這台 Minolta Hi-matic E。
Hi-matic E 比名列七劍的 Hi-matic 7SII 多了貼心的底片裝片指示,一樣大的 f1.7 光圈,最速快門到達 1/1000 秒比 7SII 還讚,而且血統純正不像 Hi-matic 7SII 一般被認為是 Cosina 代工製造。
來跟 Hi-matic CS 比一下大小:
主要規格
- 感光度支援: ASA 25 ~ 500。
- 鏡頭: Rokkor-QF 40mm f1.7,為 Minolta 早期有標示鏡片結構的鏡頭,Q = 4,F = 6,鏡片結構為六片四群,口徑 49mm。
- 最近對焦距離: 0.8 m。
- 自拍撥桿: 有,約 10 秒。
- 測光: CdS-meter,全自動曝光,沒得設定光圈快門。
- 快門: Seiko ESF 電子式鏡間快門,2 秒 ~ 1/1000 秒,沒有 B 快,為鏡間快門機種少見的 1/1000 秒快門,以年份來看應該也差不多是最早有 1/1000 秒快門的日系 RF,沒電無法作動。
- 測光範圍: EV 0.5 (F1.7 & 2 秒) ~ EV17 (F11 & 1/1000 秒) 。
- 對焦方式: 疊影對焦,連動測距。
- 熱靴: 有,並且可以設定 GN 值,鏡身下方有 A-E 的設定,這是用來設定閃燈 GN,機背上有對照表,觀景器的右方,有 AUTO/MANUL 的切換鈕。(亦可使用 PC 線連接閃燈)
- 底片已上片指示: 有,在機背上方最右側。
- 電源: 原本是用兩顆 HM-N 型水銀電池 (1.35V) (同 PX640、PX640A),我是採用跟 Minolta Hi-matic CS 一樣的方式,一邊裝上兩顆 LR44,另一邊裝上螺帽跟金屬墊片,這樣就可以很方便的取得 LR44 電池使用。
- 重量: 540 g (不含電池)。
- 體積: 124 x 76 x 60 mm。
- 機身顏色: 有銀黑兩款,黑色數量少價高。
資料參考:
- Camerapedia:Minolta Hi-Matic E
- 銘機の系譜 MINOLTA HI-MATIC
- MINOLTA HI-MATIC E
- mattsclassiccameras: MINOLTA HI-MATIC E
操作手冊:
Click here to download this file |
View more ebooks on ebookbrowsee.net |
保養的不錯喔~~ 電池體積真小!
回覆刪除